图4-2 USOC 与 T568A 线芯排布对比
简言之,在都使用RJ-45连接器的前提下,传统语音系统使用4/5线对,10/100M以太网使用1/2、3/6线对,两者可以同时使用⑥,这就是兼容性。
五、电信号的传输
目前使用标准RJ-45连接器的UTP(非屏蔽双绞线)通道带宽已达到 500MHz(TIA/EIA 6a类/ISO Ea级),能支持最高传输速率达10Gbit/s,采用更高级连接器(TERA /GG45/EC7⑦)的SFTP(金属薄+丝网编织双屏蔽双绞线,如ISO F级)链路,带宽达600MHz(试验线缆已达1G-1.2GHz)。线缆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其支持带宽成数十倍增加,但其基础结并未发生改变——每对线 芯相互扭绞,传输一路差分信号(这也是“对绞线”或“双绞线”名称的由来)。以差分方式在扭绞线对内传输的电信号,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图5-1),对 外界造成的干扰降至最低,来自外界电磁场的共模干扰也得到有效抑制。为减小信号耦合,同一护套内的4对线芯,彼此绞距互不相同⑧,进一步降低了线对间串 扰。
图5-1 电信号在扭绞线对上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
标准端接中色标规定,只是便于人眼辨识,既兼顾连接器向下兼容性(4/5线对传输语音),又确保差分信号能在扭绞线对中传输(3/6数据线对必 须跨接在4/5两侧)。观察标准端接方式(图2-1,图2-2),虚线与实线色标间隔出现,也是为了更清楚地识别线序。不过,错误仍难免发生。
单一接线图故障分为:开路、短路、反接、错对和串绕(又称分岔线对、分离线对、拆分线对)5种(图5-2),由于可能出现多种故障的组合,实际情况会更复杂。
图5-2 接线图故障类型
上述故障中,最不易被发现的是“串绕”故障,它破坏了线对的扭绞特性,差分信号相当于在平行线中传输(图5-3),由于原有线对的扭绞关系,使串扰更加严重。
图5-3 串绕故障
如前所述,RJ-45端接方式不是顺序排列的,最容易出现串绕故障的4/5与3/6线对(错误地按1/2、3/4、5/6、7/8顺序)。由于 电气导通性不变,只用直流电检查连通性的仪表,无法查出此类故障。应用在低速网络中时,虽然信号串扰很大,但有时仍能进行通信,而又时通时断,用户往往怀 疑有源设备或软件故障,不能即时排故。
六、检查串绕故障
除掌握端接标准要求、认清色标、认真操作,避免出现错误外,检查串绕还要依赖功能较强的仪表,这些仪表一般具有以下功能之一:
1、测量电容
分析线对结构可知,扭绞在一起的线对,其分布电容要远大于同样长度而彼此靠近的平行导线。因此,在导通性正确的前提下,只要测量4个线对的分布电容并与预期数值比较,就能得出是否存在串绕故障。
图6-1 典型的全功能(能测试全部接线图故障)验证仪表
测量线对分布电容除能辨别串绕故障外,还能用于计算线对长度(线对总电容值除以单位长度电容值),可对断点进行定位。
2、测量阻抗
同理,线对结构发生变化后,其特性阻抗也随之改变,据此可判断是否出现串绕。
3、测量近端串扰(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