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个工业大模型值得期待

admin 2025-03-19 10:00 行业动态
工业大模型正在逐渐融入软件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生产环节,加速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

资讯频道文章B

  工业大模型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同于以往人工智能技术在单一工业场景的应用,工业大模型正在逐渐融入软件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生产环节,加速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

  中国联通元景工业大模型

  中国联通推出的元景工业大模型面向工业领域,覆盖产品辅助设计、质量检测、合规监管、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多个场景,能为工业企业的全流程业务提供支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目前元景工业大模型已有大量应用案例。比如,与杭州某制衣厂联合开发元景服装大模型,3秒钟就能生成设计图,大幅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某家电联合共创的元景家电制造大模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生产合规视频检测技术辅助人工质检,显著降低了该家电洗碗机工厂的装机不良率,品质提升50%。

  入选理由:中国联通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业务的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布局,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元景大模型设计理念领先,不再一味“卷”大模型参数量,而是参数量和效果并重,强调模型通用能力与工具专业能力相辅相成,有望在细分领域获得突破,率先开启规模化应用。

中国移动九天·工业大模型

中国移动九天·工业大模型通过深度整合千亿量级的行业数据,能高效处理图像、视频分析、知识问答等任务,显著提升工业生产中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采用模型压缩与优化等技术,减少了超过30%的计算开销,这为中小型企业的私有化成本降低提供了可能。目前,基于该大模型,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多款工业应用,如AI+工业安监、AI+工业质检、AI+产业分析等,覆盖电力、石化、冶金、采矿、制造和建筑等多个重点工业领域。

  入选理由:中国移动依托在能源、钢铁、通信等领域积累的大量行业知识,专门针对工业场景开发出“1+1+N”工业大模型产品体系,即1个工业大模型、1套开发工具链、N个工业行业场景应用,在工业AI布局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其携手应用方的模型共建模式,能较好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加速研发和应用落地。

  科大讯飞羚羊工业大模型

  科大讯飞推出的羚羊工业大模型是以国内首个万卡规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训练的大模型——讯飞星火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作为核心技术底座,‌‌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的、专门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模型,目前已开发出羚羊数字工匠、羚羊MOM Agent、羚羊工业视觉平台等系列行业应用,赋能“研产供销服管”全流程。最新升级的羚羊工业大模型2.0包括工业语言大模型、工业视觉大模型和工业时序大模型三项子模型,在工业内容生产、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任务规划、工业多模态五大核心能力上全面升级。

  入选理由:羚羊工业大模型从发布起就定位于工业领域,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工业大模型之一。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布局,技术能力相对领先。羚羊工业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底座——讯飞星火大模型已迭代至3.0版本,目标是全面对标ChatGPT。

  卡奥斯COSMO-GPT工业大模型

  卡奥斯COSMOPlat自主研发的“轻量级”工业大模型COSMO-GPT,拥有百亿以上参数,内置4700多个机理模型、200多个专家模型和超过110个智能体开发工具,功能范围覆盖智能问答、文本生成、图文识别、控制代码生成、数据库查询、辅助决策、运筹规划等,已成功落地工业指标优化、工业信息生成、工业问答等多个应用场景,推理准确率达到了96%以上,意图识别准确率达到85%以上。继COSMO-GPT正式上线后,卡奥斯还进一步推出了智能柔性装配、生产工艺优化、工业企业智能中台等三大应用,助推工业智能化发展。

  入选理由:卡奥斯COSMOPlat拥有近40年的海尔智能制造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工业知识与行业能力,这使得其在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业需求,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浪潮智产大模型

  浪潮智产大模型聚焦装备、电子、食品、纺织、石化、采矿、钢铁、铝业等八大行业,为工业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可私有化部署的行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其以MaaS(模型即服务)支撑垂直行业大模型,面向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应用开发,打造智能生产数据分析平台。同时,以大模型+小模型融合应用的方式,输出生成式及确定式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入选理由:浪潮建立了“4241”生产智能化产品体系,拥有自研的工业安全芯片、工业安全操作系统和工业数据库,且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大量行业经验,为智产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网易伏羲工业大模型

  网易伏羲基于自研工业大模型,将游戏中积累的AI技术运用到实体产业,相继推出国内首台无人装载机器人和挖掘机器人,参与到矿山、铁路等一线工业场景的建设。网易伏羲无人装载机器人已应用于沪通铁路智能混凝土搅拌站,让建筑工人告别危险的作业环境,实现高安全、高质量工作。网易伏羲挖掘机器人参与西南重点基建铁路项目,并在露天矿山场景实现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挖掘机器人的自动化任务,目前正持续探索其他建筑场景落地可能性。

  入选理由:网易长期布局游戏科技,高精度实时渲染、图形处理、物理模拟、虚实交互等相关技术在工业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作为前沿技术孵化器与试验场,游戏场景为伏羲工业大模型提供了技术创新路径与试错空间。

  中工互联智工·工业大模型

  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互联”)打造的智工·工业大模型4.0,主要包括智工·知语、AI-SCADA(智工·智控)和智工·智脑三大核心产品,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行业知识的结合,突破了传统工业智能化的瓶颈。智工·工业大模型4.0配备普适化知识引擎,实现全模态数据建模,在时序数据训练上取得突破,展现了广泛的适用性,能为各种工业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入选理由:中工互联掌握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应用部署的全链条自主大模型训练技术,在工业领域深耕16年,在SCADA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产品采用轻量级设计,即开即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部署与使用。

  创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

  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奇智”)发布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产品矩阵,包括超过150亿参数量的工业大模型(AInno-15B)、大模型服务引擎以及三款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应用产品生成式工业机器人任务编排应用ChatRobot、生成式企业私域数据分析应用ChatBI、生成式企业私域知识问答应用ChatDoc。目前,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2.0版本模型已在参数量级上实现了新突破,达到750亿以上,不仅巩固了其在工业知识问答、数据分析、代码生成、任务编排等方面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海量知识管理、复杂逻辑推理、长流程任务编排、Agent智能体以及更多工业模态的生成能力。

上一篇:科达自控引入DeepSeek大模型推动智慧矿山与新能源领域技术升级
下一篇:应急管理“久安”升级版大模型正式上线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359400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