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安防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迈进。传统安防行业的应用领域也在这样的发展中不断拓展,从以抓逃布控为主体的公共安全业务,走向更综合的城市治理类业务;同时,泛安防市场借助视觉智能化技术,向前进入更大的 ToB 企业市场,增加非视频投入,扩充产品线,寻求更大的增长空间。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重塑了竞争格局。
在市场竞争如此多元化且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快速的响应能力以及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a&s传媒有幸邀请到深圳市丛文安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刚先生为我们分享丛文的转型之路,与余总对话,听听丛文是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合作与资源整合成功转型,精准抓住客户的痛点,答出丛文的满分答卷。
市场千变万化,机遇就在产业融合中出现
Q:近两年安防行业如此内卷,卷硬件、卷开发、卷渠道,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周期中,您如何看待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
A:每个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自画像,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我们首先要在行业里找到目标客户群,让他们能够掌握企业的定位。像丛文,做的是报警运营,再发展到安全运营、平安运营,其实都是从特定的场景向外延伸。所以当面向市场时,我们就能够精准把握自己的定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解决用户的痛点。在面对其中一个板块的“内卷”时,也可以整体调整去应对,让市场波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Q:a&s观察到安防行业不再像从前一样,而是外延成了大安全的概念,包括安防、消防、应急,以及维护公共安全或者人民财产安全等一系列的安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的概念,丛文是如何定位这种产业融合,这种产业融合能否帮助企业突破原本安防的界限呢?
A:产业融合必然会带来机会。客户在面对单个产品时实际上是有很多选择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内卷”和竞争,但是丛文更专注在场景化和碎片化的应用上,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在最初规划的时候不会总体规划安全、安防方面的投入,反而往往是在基础建筑、设施建成后,挖掘到了某些安全方面甚至跳脱出安全以外的需求,我们就聚焦在这样的小场景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丛文就是这样从报警开始,一直到当下涉及到更多碎片化场景,包括消防、应急、环境生态等,去覆盖更多运营商原本触及不到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新的机会。
专业性就是丛文的核心竞争力
整个国内市场一直面临渠道下沉的相互竞争,从价格战开始,到批量的地推活动,再到现在渠道战的一个末端节点,企业都开始反向收缩,很多头部公司已经开始抛弃区域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发展中,从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可以窥见市场新的风向。
Q: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丛文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锚定什么方向,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呢?
A:丛文最重视的是平台研发和服务创新,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性。其实丛文的业务渠道并不重要,我们不卖“单品”,因为渠道分销到各地,然后每个城市会有各自运营商,有不同的定位。但不论是哪个城市,甚至是国内外市场,我们首先都要把握画像,规定方向。在面对市场竞争、渠道内销还是区域的撤退时,最关键的是要能把握专业性,牢牢握住独家的研发和服务生态,只有专业性够强,才能在接触、讲解渠道上得心应手。像丛文内部销售和技术研发的比例是1:9,90%的研发和技术人员充分表明了我们深耕专业的决心。
Q:那在实际的应用中如何给客户带来价值,丛文是否有具体的案例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