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升级,给行业带来了强劲的动能,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涌现。在刚刚结束的2023 a&s全球产业数字化创新峰会上,围绕着“穿越周期,释放商业生产力”主题,a&s与嘉宾展开了圆桌对话,重点讨论了产业数字化转型下,行业的新商机和新趋势。
本期圆桌对话嘉宾:
主持人:a&s安全与自动化主编 林浩葵
嘉宾: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喻波先生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苏亮亮先生
耐实(上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荆朝刚先生
主持人:在开始今天的圆桌论坛之前,请问嘉宾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下?
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喻波: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简称SIMA)是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行业社会组织,主要服务于智能领域先进制造业,目前拥有会员企业220余家,均为深圳智能制造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主要涵盖智能控制、智能装备、汽车电子、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智能电子、无人机、云计算、VR/AI等细分行业。
宇泛苏亮亮:宇泛在2014年成立,主要是以图像算法、智能硬件设备的研发生产、物联网平台三大核心为社区、办公、酒店、工地等场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为用户提升效率及安全保障。
耐实荆朝刚:耐实是一家爱尔兰企业,通过AI算法,赋能摄像机实现智能分析与智能应用,在安防智能化集成平台深耕多年,在公安、机场、教育、商业楼宇、水利、石油石化等都有成功落地的案例。
主持人:时值周期下行,市场需求不明显,2023年产业翘首以盼的规模复苏迟迟未至,产业当下更像大海航行失去了罗盘,被动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航向和策略的调整。
尽管人工智能、元宇宙、智慧工厂等概念层出不穷,但中小企业很难实现系统地整合创新,此时此刻,我们再问行业增长从何而来,首先要回到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和价值的提升上。因此我们第一个讨论的话题便是产业数字化的趋势。目前170多个国家发布的数字化发展报告中,预计到2025年55%的经济增长来自于数字驱动,在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支出将超3万亿美元,那么对于产业而言,有哪些新的趋势和影响?
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喻波:数字化的浪潮起来之后,影响最大的便是智能制造产业,其次是工业互联网,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都受到了冲击或者影响。近来来,参加了许多类似话题的讨论,提的最多的也是要回归实体制造业,现在行业谈论比较多的如大数据、云计算、AI、AIGC、大模型等,实际上都是工具,它一定是基于传统的实体制造业,如果没有实体制造的根基,都只是空中楼阁。
国内的制造业比较让人乐观的信息,全球132座灯塔工厂,中国就占了50座,其中海尔一家便占了6座,灯塔工厂号称智能制造的“奥斯卡”,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高评价标准。如果按照德国工业设计来评价中国制造业,西欧国家已经完成了3.0进入到4.0的阶段,我国大部分仍处于2.0到3.0之间,也存在部分制造业处于2.0以下,这是当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再加上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比如说我们现在制造业相比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降到了3.3%,这个数据在7-8年前是14-15%,许多工厂回归美国或者转移到东南亚也是很显著的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拥有巨大的市场,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出台相应的规范,例如针对智能制造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们要实现70%的信息自动化,拥有超过500家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际上是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目标。
主持人:数字化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特点各有何异同?有哪些行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