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提出“大安全”概念,应急救援、消防、安防等资源整合,行业大洗牌,给予新兴行业空隙加入,联合飞机无人机涉及到的应急救援实践应用,视觉监测、人工智能识别等功能也为大安全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为行业融合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Q:a&s了解到,现在已经不单纯是卷硬件研发的时代了,更多开始卷算法、卷软件,联合飞机是如何面对这样的改变的?
A:联合飞机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提升无人机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例如自动导航和避障,AI优化飞行策略,支持编队协同作业等等,让无人机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中能够应对自如。
不仅如此,虽然无人机是一个硬件设备,但是实际应用仍然需要软件的配合,联合飞机为此开发了一个智能空域的指挥平台,提供给政府、应急部门使用,不仅管理产品,更是统一调度时空资源,同时管理同一片空域其他品牌接入的飞机,能够动态得看到航线如何规划、规避安全隐患。
无人机与智能空域指挥控制系统配合,效果可能会超过大家的想象。我们有一个实践案例是帮助巫山脆李从半山腰的果园运到山上,然后再通过山顶的机场转运到全国各地。这段山路原先只能用车运,受到天气、路况等因素的影响,运输时间比较长,使用无人机运输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将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7分钟的空运,我们当时就用智能空域指控系统调度了20架无人机编队飞行。
Q:今年公布的“低空+”解决方案里,最让联合飞机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
A:那必然还是应急救援这方面,因为关乎到国民安全,它的社会意义是其他领域不能比拟的,联合飞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带着推动社会进步的愿景在不断努力着。例如去年我们参与京津冀的防汛救援活动,还有今年安徽黄山夏季汛期时期投送物资、通信中继,以及南宁极端天气被淹后执行通信中继、水位监测等的任务。
今年是低空经济的元年,低空经济真正要打开局面,一方面要让产业良性循环起来,除了试点之外更广泛地覆盖,另一方面要让大家能够发自内心地认识、接受这个新的概念。大家都听说过“低空”,但是低空到底能干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概念,也没有信心。任何的新产品应用起来都要克服一段艰难、不被理解的日子,但是因为在应急救援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不管是对于低空经济在社会层面的传播,还是给国民树立信心都有非常正向的作用,所以联合飞机充满信心。
Q:在设计这些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或者问题,主要会考虑哪些方面?
A:无人机虽然本身现在发展势头正猛,但这恰恰意味着它还没有那么成熟。例如在应急层面,虽然在性能上与地面上的设备相比有许多优越性,但没有太多实践案例作为参考,我们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一步步拓宽认知。所以在解决方案构思的时候我们会不断和客户沟通,去了解实际救援情况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使用无人机过程中比较顾忌的点是什么。建立在这样的沟通至上再进一步去攻克缺点、短板,达到让人放心的基础水平,才能让产品具有铺开的潜力。
Q:如果要大规模地在各行业应用无人机的话,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
A:想要大规模铺开应用困难重重。无人机的实践现在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没有城市能提供一套非常成熟的模版让企业套用,而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地沟通和商议。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的阻碍,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如停机设施的建设、无人机点位的铺设、大型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的配置比、降落地点的划分以及更长远的无人机入户的推广、不同空域的开放等。目前每个城市发展的进度都不同,在一些示范城市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开放低空的队伍。